• 首页
  • 资讯中心
  • 详情

经济特区走过40年征程,税收“探路式”改革提供强劲动力

日期:2020-08-31

1980年8月,全国人大经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法令》,深圳、珠海、汕头相继建立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全国体系改革的实验田,深圳、珠海、汕头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的飞速展开。

40年阔步前行,税收印证着经济特区展开的内生突变。回忆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展开进程,税收方针支撑与体系机制立异如影随形,大胆探究、先行先试的税务实践创造出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既是特区成就的一股微弱动力,也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注入生气勃勃。

方针之“特”:税收优惠激发特区开放型经济“一池活水”

经济特区建立初期,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各类招引外商直接出资、促进经济活动的方针在特区先行落地。当时,在经济特区内开办的中外合资运营等企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各类减、免、退税优惠方针,有用招引外资,为前期特区招商引资、展开外向型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一起,跟着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运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相继发布施行,我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好的涉外税收法律制度,为外商在特区出资展开供给了保证。

始创于1988年的珠海元朗食品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榜首批中外合资企业,在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伍素萍看来,外资企业落户珠海,“两免三折半”的税收优惠方针起到很大的推进效果。

“两免三折半”方针是指外商出资企业,可享受自取得榜首笔出产运营收入所属交税年度起2年免征、3年折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特区的税收方针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在前期展开中起到了重要的效果。”伍素萍说道。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背景下,珠海、汕头等特区涌现了一大批“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并首先运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展开特区产业经济,也由此造就了格力、金山、超声、拉芳等一批知名企业。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立至今的29年间,迅速成长为了业界龙头,在国内市场,格力中央空调完成接连7年占有率全国榜首。

“除了市场占有率全国榜首,格力电器在家电行业中的交税额也已经是接连12年位居榜首。应该说,格力的展开从特区方针中获益良多,从最初享受特区的优惠方针到现在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各个政府部分包含税务部分一直给予了公司充沛的关怀和支撑。”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明。

跟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展开,特区产业最早开端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不断调整税收优惠方针,比方加大研制费用加计扣除力度和扩大研制费用使用范围,助力企业不断加大立异力度、转型晋级。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汕头经济特区的老牌工业企业,前身是建立于1980年的同平区光华街道化工组,现在已是全国精密化学品制造的龙头企业。

“在企业展开的过程中,研制投入大、本钱高、周期长常常带来不可避免的资金压力,税收优惠方针成为支撑企业进一步展开的‘助推器’。”光华科技总经理谭泽介绍,近10年来,公司累计享受研制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逾1.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约5500万元,为公司研制体系建设供给了坚实保证。

服务之“特”:开拓性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特区“筑巢引凤”

1987年4月29日,汕头经济特区管委会明确规定,各职能工作部分对外商询问的问题,应在24小时内作出答复,在国内首开政府机关对企业服务承诺制先河。

当时,汕头特区管委会各机关部分纷繁响应号召提高服务水平和功率,如税务局在公开办税制度的一起,加班加点处理事务等。一系列服务立异行动为特区企业供给了极大便利,招引众多客商到汕头出资办厂,也助推了前期汕头特区经济的快速展开。

1996年的原珠海税务部分税务征收所

“24小时内答复”制度打响了“特区功率”的冲锋号,更对推进特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跟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窗口不断添加,特区的优惠方针渐渐与其他区域“抹平”,不再独特。如何处理“特区不特”的问题,持续坚持特区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成了各地“角逐”企业和资金的“新高地”。

好的营商环境好像阳光、空气和水,企业展开须臾不可或缺。特区税务部分把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作为增强特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深化税务范畴“放管服”改革,从简化办税资料、紧缩办税时间、优化办税环节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功率,在打造特区“软实力”的道路上勇当探路前锋。

以珠海为例,办税便利化改革行动层出迭见:1998年,珠海推出榜首个网上办税系统;2000年,全国首个交税人服务中心在珠海挂牌建立;2001年,珠海推广同城通办;2006年,全国榜首个“24小时”全天候自助办税服务厅在珠海建成;2014年,珠海首张电子发票开具……

2002年,珠海税务部分已经开端推广网上报税

“这些年的变化太大了,曾经每个月都要跑好几趟办税厅,里面的人都很熟悉,现在很多事能够网上处理,不必再到办税厅排号,越来越方便了,偶尔到办税厅办事务发现不少都是生面孔。”珠海市丹诚信税务师事务所的办税员陈康良感慨道。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探究不仅在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成效,还取得了跨区域合作一体化展开的成果。汕头与潮州、揭阳地缘附近、文脉相连、经济相融,汕头市税务部分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展开为关键,联合潮州、揭阳税务部分在全省首先展开跨区域合作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共同构建区域税收治理一体化展开结构。

据介绍,三市税务部分围绕方针落实、交税服务、税收法律的“三个一体化”目标,制定了统一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规范、优化跨市搬迁流程、案子协查统一快速反应等12项合作行动,精准破解跨区办税限制等难题。展开跨区域合作以来,三市税务部分有序推进税收管理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税收营商环境深度交融的效应充沛显现,为粤东交税人缴费人带来了更多取得感。

立异之“特”:充沛发挥税收服务国家严重展开战略的效果

“没想到还能在横琴参保,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虑。”2020年3月3日,云南籍王女士以灵活工作人员身份在横琴新区办税服务厅成功处理了首笔内地赴澳门务工人员参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事务,并成功扣缴3月份费款。

这是特区税务部分统筹税收服务展开战略的一个生动映照。40年来,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巨大的侨乡资源分别成为珠海、汕头创办和展开特区的有力支撑。新起点上,珠海、汕头迎来“二次创业”,特区税务部分一直主动对接国家严重战略需求,找准税收的定位和发力点,不断立异税收管理服务。

2018年,引人注目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注册,珠海与香港、澳门进入“一小时生活圈”。而早在2016年,港澳交税人就已完成足不出户“直通”珠海横琴办税厅,有用处理办税“来回跑”的难题。

这源于珠海横琴税务部分全国创始、自主研制的V-Tax长途可视自助办税渠道,让税务人员与交税人跨境长途可视化审批互动,完成让交税人办税“一次不必跑”和彻底“非触摸式”办税。此外,全国首先推出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一区一厅一中心”智能联动办税新模式……珠海横琴税务部分不断提速晋级跨境办税,对促进大湾区营商环境一体化发挥了活跃效果。

在税收沟通方面,珠海市税务部分全力拓宽湾区税收知识和文明沟通桥梁,接连三年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税收辩论邀请赛”、参与打造的“湾区青年荟”等渠道,招引了越来越多高校和青年参与到对湾区税收的思辨和沟通中,提高对湾区出资展开的信心。

从“特区”到“大湾区”,是年代赋予的展开命题;从“特区”到“华裔实验区”,则是继往开来的崭新征途。

近年来,汕头依托华裔实验区活跃打造侨商产业集合区和华裔华人立异创业基地,其中一个方向便是加快展开现代服务业和打造区域人才展开高地,培育壮大新业态新动能。因此今年汕头市税务部分从“一体化服务”“一揽子便利”角度,研讨推出支撑华裔实验区新业态(共享经济服务渠道)展开的八项措施,给实验区企业带来更多办税便利和服务保证。

汕头市税务部分安排到华裔实验区企业展开“1对1”方针辅导

八项措施以新业态交税人、自由职业者和从业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特别是对标港澳台等侨资企业和个人出资创业的交税需求,推广开办运营、税费申报、领票用票等事项网上办、便利办。例如共享经济服务渠道注册的自由职业者产生交税责任的,只需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即可自主处理临时运营设立登记,也可委托服务渠道代理涉税事务,完成了办税零跑动。

一系列税收管理服务措施为华裔实验区企业、侨资企业健康平稳展开注入动能,充沛发挥了稳工作、保市场主体等效果。据了解,2020年上半年华裔实验区新增企业90家,其中新引入企业31家,总注册资本3.68亿元;截至6月底,华裔实验区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675家,总注册资本达456.87亿元。

40年大潮奔涌,税务“先行先试”的立异汇入了特区蓬勃展开的大图景。北师大珠海分校副校长、管理学博士宁少林表明,特区税务部分在方针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对接国家严重战略等方面既有立异思路,又有务实行动,为特区展开供给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未来特区承载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使命,等待税务部分在推进特区高质量展开中继续走在前列,彰显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展开大局的立异力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