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资讯中心
  • 详情

累计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32.23万户,挽回损失850.15亿元

日期:2021-01-20

近年来,全国税务系统环绕进一步优化税务法律方法,紧盯“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等涉税违法行为重拳精准冲击。最新计算显现,到现在,冲击“三假”累计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32.23万户,挽回损失850.15亿元。这项工作获得哪些具体成效,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办法?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稽察局局长郭晓林。

冲击涉税违法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使命。各级税务部分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展开大局和税收中心工作,用好稽察“利剑”,持续冲击涉税违法行为并获得显着成效。

郭晓林介绍,2018年8月以来,税务总局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人民银行安排展开了冲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举动,严厉冲击没有实践运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和没有实践出口只为骗得退税的“假出口”,获得了显着成效。

2020年以来,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展开的税费优惠政策。为保证各项政策落地收效,防止不法分子使用税费优惠政策施行违法活动,税务总局于2020年3月安排展开专项举动,严厉冲击并不具备条件只为骗得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假申报”,为复工复产营造公正杰出的税收环境。

计算显现,到现在,冲击“三假”累计抓捕犯罪分子21532人,4312名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自首。

从“三假”案子查处的状况看,当时不法分子在高额经济利益驱使下,使用种种手法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得国家出口退税的现象依然杰出。

郭晓林表明,当时“三假”案子具有六个杰出特征:“空壳企业”成为虚开发票攫取非法利益的首要载体;“粗暴虚开”成为虚开团伙大肆违法犯罪的首要方法;“走逃失联”成为不法分子躲避冲击的首要方法;“买单配票”成为现在骗得出口退税的首要手法;“黄金制品”“软件产品”成为骗税分子谋取不法利益的新型道具;“虚假申报”成为骗得涉疫税收优惠政策的首要途径。

在重拳冲击涉税违法的一起,按照依法依规、维护权益、审慎适度的要求,税务部分树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定时向社会发布严重税收违法失期案子的当事人信息。

2016年,税务总局与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33个部分签署了《关于对严重税收违法案子当事人施行联合惩戒办法的合作备忘录》。经过几年实践,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已累计发布“黑名单”案子9万余件,相关信息全部推送至参与联合惩戒部分依法使用。失期联合惩戒与守信联合鼓舞联动推动,综合作用不断增强。

税务部分还高度重视保证当事人的信誉修正权利,鼓舞自我纠错、重塑信誉。依据《严重税收违法失期案子信息发布办法》规定,对偷逃税款的当事人,在其缴清税款、滞纳金、罚款后,能够不向社会发布或提前撤出发布。据计算,2020年共有232户企业经信誉修正从“黑名单”中撤出,共计交纳税款、罚款、滞纳金2.53亿元。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期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造长效机制的辅导定见》印发,这标志着社会信誉体系建造迈入高质量展开的新阶段。郭晓林表明,下一步,税务部分将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期行为的确定、记录、归集等机制,总结完善疫情期间为助力复工复产所采取的信誉修正办法,使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体系一直沿着法治化、规范化轨迹不断深入,营造愈加杰出的税收营商环境。


相关文章: